|
|
|
作 者:叶笃正等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79 年 |
ISBN: |
页数:316 页 |
支持介质: |
|
|
|
图书封面及目录 |
 第一章 引论&叶笃正 §1.引言 §2.地面冷热源 1.地面湍流感热输送 2.地面蒸发潜热(L?) 3.有效辐射(LR1) 4.总输送 §3.大气中的冷热源 §4.高原地气系统向全球大气输送的热量 第二章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温度场&沈志宝 §1.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冬夏温度分布的特征 §2.各层温度场的月际变化 §3.各层温度的日变化 §4.温度变异与冷热源变异的关系 §5.温度层结特征 第三章 气压和风&汤懋苍 §1.平均气压场的基本特征 1.冬季 2.夏季 §2.气压的年变化和日变化 1.地面气压的年变化特点 2.气压场的年变化 3.地面气压的日变化特点 4.气压场的日变化 §3.青藏高原地面风速和风向的特点 1.地面风速 2.地面风向 §4.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流场的结构 1.冬季 2.夏季 §5.小结 第四章 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的湿度场&沈志宝 §1.1月湿度分布 §2.7月湿度分布 §3.湿度的月际变化 1.比湿的年较差 2.比湿的月际变化 3.干、湿中心的季节变化 §4.7月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各层湿度场的日变化 §5.地形对湿度分布的影响 第五章 降水&高原气候图集会战组 §1.最大降水高度和年降水量分布特征 1.最大降水高度 2.年降水量分布特征 §2.冬季和夏季的降水分布特征 §3.降水的季节变化 §4.降水量的昼夜分配 第六章 青藏高原季风现象&高由禧 §1.青藏高原季风现象的特征 1.青藏高原风场的水平结构 2.青藏高原风场的垂直结构 3.青藏高原风场的季节变化 §2.青藏高原季风的影响 第七章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天气现象的气候特征&袁福茂 §1.对流云 1.对流云频率及其分布 2.季节变化 3.对流云日变化 §2.雷暴 1.雷暴日数 2.雷暴的季节变化 3.雷暴的日变化 §3.冰雹 1.冰雹日数 2.冰雹的季节变化 3.冰雹的日变化 §4.大风 1.大风日数 2.大风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第八章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边界层的气候特征&高由禧 §1.青藏高原边界层的影响范围及其季节变化 §2.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的温、压、风结构和加热作用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 §3.边界层内中尺度气压系统的特点 1.月平均等压面图上的中尺度气候系统 2.青藏高原边界层的天气系统 §4.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第九章 青藏高原边界层大气中的切变线和低涡&罗四维 §1.青藏高原东侧700毫巴图上的切变线 1.切变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切变线与锋区的关系 3.切变线北边小高压的统计特点 4.切变线和小高压成因的实验解释 §2.青藏高原上空500毫巴切变线 1.切变线的形成过程 2.切变线的热力结构与天气 3.切变线北侧小高压的统计特征 4.切变线北侧高压的生成原因 §3.青藏高原东侧的低涡 1.青藏高原东侧低涡的一般特点 2.暖涡的个例分析 3.青藏高原东侧低涡产生原因 §4.柴达木盆地低压 §5.青藏高原主体地区的低涡 1.低涡的气候特点 2.低涡的结构与天气 3.低涡的发生与发展 4.小结 第十章 夏季100毫巴青藏高压&罗四维 §1.100毫巴青藏高压中心、脊线及环流型 1.高压中心 2.高压脊线 3.100毫巴高压环流型 §2.100毫巴青藏高压流型转换的个例分析 1.天气形势 2.热力结构 3.散度场及垂直速度场 4.100毫巴高压的三维流场 §3.100毫巴高压流型转换的原因和物理机制 1.100毫巴青藏高压与加热场的关系 2.西风带长波调整与100毫巴流型转换的关系 第十一章 从气象卫星看青藏高原的天气系统&丁一汇 §1.高空槽 §2.青藏高原上的锋面 §3.青藏高原切变线 §4.青藏高原上的低涡 §5.副热带高空急流及其对青藏高原天气的影响 §6.印度夏季风和季风低压对青藏高原天气的影响 §7.孟加拉湾风暴对青藏高原天气的影响 第十二章 珠穆朗玛峰及其邻近地区的天气和天气系统&高登义、沈志宝 §1.珠穆朗玛峰北坡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及日变化 1.气温 2.气压 3.湿度 4.降水 5.珠穆朗玛峰北坡的风 §2.珠穆朗玛峰北坡局地环流——冰川风 1.基本特征 2.形成原因 3.冰川风与外界天气系统的关系 §3.珠穆朗玛峰北坡的上升气流 §4.背风波 §5.涡旋气流及涡旋云 §6.珠穆朗玛峰的地形云及其在天气预报中的意义 1.地形云 2.地形云在登山时机上的应用 §7.珠穆朗玛峰北侧峰顶高度附近的中小尺度系统 1.中小尺度系统的存在 2.中小尺度系统结构 3.中小尺度系统在邻站可能的反映 4.中小尺度系统成因探讨 第十三章 青藏高原对环流季节变化的影响&宋正山、李国庆 §1.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温压场变化与高原加热作用的关系 1.拉萨地区300—500毫巴厚度的逐日演变 2.沿90°E 300—500毫巴厚度的逐月变化 3.沿30°N 300—500毫巴厚度的逐月演变 4.热源高度对温度场形成的作用 §2.青藏高原附近高空风场演变的特点及解释 1.青藏高原附近高空西风春夏变化的突变性 2.青藏高原南侧月平均高空风的一些特点 3.青藏高原北侧西风的春夏变化 §3.青藏高原加热作用与环境流场的关系 1.西风环流的强度与高原上空高压的形成 2.气流方向与温度场分布的关系 3.流场与潜热热源的形成 4.小结 §4.喜马拉雅山系和珠穆朗玛峰地区对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影响 §5.青藏高原加热与东风急流的形成和维持 第十四章 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平均垂直环流&叶笃正、杨广基 §1.冬季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平均垂直环流 1.平均经向环流的特点 2.纬向垂直环流的特点 3.三度空间的Hadley环流和Ferrel环流 §2.夏季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平均垂直环流 1.经向季风环流圈 2.通过青藏高原的平均经向垂直环流 3.东西向的平均垂直环流 4.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三度空间流场 §3.夏季高原上空向四周大气输送的热量和水汽 1.质量的输送 2.水汽的输送 3.感热的输送 第十五章 夏季青藏高原地区大规模对流活动对平均环流维持的作用&陈章昭 §1.夏季青藏高原地区的平均环流特点与对流活动情况 §2.夏季青藏高原上空涡度场的维持 §3.夏季青藏高原上空水汽收支的维持 §4.夏季青藏高原上空温度场的维持 §5.对流系统的作用 §6.小结 第十六章 青藏高原在世界环流中的重要性&李国庆、宋正山、叶笃正 §1.青藏高原——影响全球大气环流的重要因子之一 §2.青藏高原地区及亚非季风区对流层热状况比较、高原上空温度场的非对称分布 §3.青藏高原地区、亚非季风区及全球平均经圈环流的比较 §4.青藏高原地区及北半球平均经圈环流中的能量释放比较 §5.夏季青藏高原向周围大气的热量传输 §6.青藏高压与低纬度大气环流的关系 第十七章 青藏高原动力学&钱永甫、王谦谦、叶笃正 §1.青藏高原在冬季环流中的动力作用——数值模拟试验 §2.青藏高原对亚洲夏季环流的动力作用——数值模拟试验 §3.青藏高原在东亚夏季环流的纯动力作用的数值试验——爬流和绕流的对比 1.对温压场的影响 2.对流场的影响 §4.青藏高原对东亚冬季环流的纯动力作用的数值试验——爬流和绕流的对比 1.对温压场的影响 2.对流场的影响 §5.冬夏环流的对比 §6.青藏高原纯动力作用下的准地转运动 §7.青藏高原纯动力作用下的地转适应 §8.青藏高原对适应过程的影响 第十八章 流体力学模拟实验&周明煜 §1.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及其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 1.青藏高原的分支和阻挡作用 2.青藏高原对西风槽移动的影响 3.冬季青藏高原对环流的影响 §2.青藏高原加热作用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 1.青藏高压的形成 2.青藏高压移动规律的模拟 3.青藏高原地区大型垂直环流结构 §3.青藏高原在季节变化中作用的模拟 1.青藏高原的加热作用与西风急流的北撤 2.青藏高原东侧切变线的北移 3.青藏高原附近地区流场季节变化的模拟 §4.青藏高原东南部低涡的生成条件及其移动规律 §5.青藏高原上对流活动的模拟 第十九章 总结&叶笃正 §1.近十几年来我国青藏高原气象学的主要进展 §2.青藏高原对长期天气过程可能的影响一长期天气预报 §3.夏季青藏高原与热带海洋的对比 1.能源的对比 2.大气的温度层结和湿度层结的对比 3.对流活动的对比 4.涡旋结构的对比 5.相似的原因 §4.今后的工作 参考文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