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吕文平 论哲学范畴的特点&金守庚 试论时空的现代认识&金龙焕 论从系统的实际出发&钟玉海 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趋势&侯以信 试论发展范畴定义&黎永泰 简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与联系——兼析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公式&翟东林 必然和偶然——兼批黑格尔&刘广明 论过程论、系统论和矛盾论的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肖诗美 多元思维论&王南 意识对人体自身的作用——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再认识&桑志达 论认识的形式和认识的阶段&南秀木 童星 客观实在论&罗嘉昌 论价值关系网并评价值真理论——兼与袁贵仁同志商榷&黄海澄 论主体的适应性&姚广臣 认识定义新探&王振武 和谐——一个永恒的诱惑&孙美堂 认识和实践过程的真理类型&李鼎文 价值理性认识初探&陈铁民 试论人类认识的动态结构&程伟礼 从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看实践的种类&常俊峰 论认识论研究的方法论体系&李进 真理、真理的价值与“价值真理论”&舒虹 意识活动的内在机制&李福海 雷咏雪 观念与状态&潘德荣 论评价认识的对象——价值事实&李德顺 人类是通过信息认识世界的&李文珍 思维系统再现对象系统的方法抽象——具体&张小全 实践层次初探&赵贵生 龚贵先 关于认识过程三阶段的界说——兼论认识的基本思维形式&刘伯山 论主体的二重性&党康伊 马思克主义自由范畴&顾乃忠 人性的系统模型&闵家胤 对外开放的思考&赵平之 电脑在物质生产中的普遍应用对人类历史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刘福森 社会历史发展的可超越性与不可超越性&陈荣富 论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及其相互关系&田心铭 桑新民 试论两种异化类型和对象化、物化、异化的统一&谢霖 所有制的含义探索与改革思考&潘德冰 从社会存在范畴看新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兼对现行哲学原理体系质疑&廖晓义 经济体到改革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文正邦 论精神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关系&李鸿烈 历史唯物主义要把研究改革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程伟戎 论历史主体活动在社会基本矛盾系统内的中枢作用&穆怀中 经济改革与文化变革&沈建新 关于生产力范畴新探&许惠农 社会系统观及其特征&刘永振 傅平 一个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初探&颜虹 经济体制改革对所有制关系的变革&丰子义 社会的通项与选择&钟国兴 未来社会职业分工是在个人自愿基础上的相对固定化分工&谢道文 完成资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历史使命&李渤川 陆志良 论战斗力系统&路宁 关于认识论中主体研究的几个问题&郭建宁 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不是一次进行的&李延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改革是不可须臾离开的大事&王兰媛 自由论&李小东 价值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李连科 关于建立《矛盾体哲学》的探讨&杨远富 规律的分析&远志明 论生产力系统质态的相变&韩建方 论过程范畴与马克思主义过程观&王君颖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列宁文化建设战略构想在当今的意义&王东 黄行发 关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方法论问题&吴琼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横向理论来源&江丹林 马克思的历史过程理论——三种解释的内在联系&关家麟 黑格尔和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辩证性质的认识&周建璋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比较研究&孙正聿 论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对施蒂纳关于“人”的哲学虚构的批判&毕治国 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分期与主要人物——兼评一个“模式”&王炯华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和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孙承叔 中国史哲学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循环命题体系&陈锡文 佛教与中国政治&方立天 佛法与名教关系的演变&乐寿明 试论“合二而一”、“一分为二”的内涵、根据和地位&陶清 从观象系辞说到《乾卦》之取象&刘正 道家思想与中国绘画&李德仁 黄宗羲伦理思想简论&朱义禄 原始意识和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科学的起源——云南少数民族原始意识研究&伍雄武 中国哲学史上的进化发展观&肖万源 论孔子思想逻辑结构中概念范畴的解释&张立文 中国古代心性论的特点&蒙培元 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刍议&郭齐勇 进化论是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哲学思想的主线&张洪波 也谈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向何处去?&卢椿同 中国哲学近代化的一个侧面——简析严复、胡适和金岳霖的改造传统哲学概念的理论&陈卫平 西方哲学史 论康德范畴客观演绎对主体和客体统一关系的确立&温纯如 先秦气论与古希腊伊奥尼亚哲学&李存山 康德“自我意识”论究&黄见德 黑格尔论抽象思维、知性思维、形而上学——兼论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本质与特征&朱亮 贝克莱哲学的历史地位探新&高新民 古希腊哲学基本问题探源&刘潼福 试论斯宾诺莎哲学的深层结构——范畴辩证法体系&俞吾金 论《巴门尼德》篇及其在柏拉图哲学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李真 试论特有的、一般形式下的黑格尔辩证法——兼探西方辩证法史宏观线索&许景行 洛克的“反省”和斯宾诺莎的“反思”&黄克剑 莱布尼兹本体论中的唯心辩证法思想初探&陈亚军 现代外国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的趋向与我国哲学体系的改革&赵雷进 重视语言——哲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徐友渔 皮亚杰、康得时空观对比——兼论作为认识论的时空范畴&孙川 莱尔的哲学方法论思想&徐大建 Quine的理论评价学说&曹秋华 论尼采的文化批判&安延明 福泽谕吉文明史观述评&王守华 卞崇道 雅斯贝尔斯哲学史观给我们的启示——读雅斯贝尔斯《哲学的世界历史》&甘绍平 论萨特的‘中介问题’&余建伟 逻辑学 古典命题逻辑的证伪系统&张清宇 存在概念的逻辑机制&郁求恩 试论我国三十年代对形式逻辑的所谓“批判”及其理论根源&周云之 金岳霖先生在归纳问题上的贡献&邵春林 试论类比逻辑的推理形式&雷念曾 刘粤生 美学 从原始陶器看日用生活器具方面审美关系的发生&章建刚 萨特美学思想初探&顾伟铭 意识流溯源与意识流电影&朱青君 建筑师的创造思维——建筑“创作心理学”初探&汪正章 美的客体与美感自由论&许明 朱光潜论克罗齐美学&岳介先 伦理学 群己、义利、人性——论中西传统伦理思想之差异&黄伟合 朱贻庭 论人民律师道德&仓道来 论劳动伦理学的对象、意义和任务&乔法容 王昕杰 道德个性初探&李健 关于道德价值的几个理论问题&龙兴海 王泽应 论不朽&肖群忠 任洁明 高等学校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姜维茂 自然辩证法 社会心理与唯物史观发凡&顾春明 无限性的有限阈&丁长青 精神全息重演律&严春友 王存臻 善于在对立的两极保持必要的张力——一种卓有成效的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李醒民 选择论&李继宗 朱葆伟 古代自然观中若干基本范畴的逻辑重排&李振伦 概括科学成果的方法论&马来平 模糊性思维探讨&吴竑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探讨&吕国欣 莫诺科学方法论述评&徐兰 论科学的统一&鲁兴启 关于技术哲学的几点思考&洪啸涛 “生态平衡”辨析&陈贻安 张海霞 第二次时空革命从空间开始吗?&刘道桂 从信息经济原理到生物全息律&陈世忠 从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上帝是否掷骰之争看现代科学需要什么样的哲学&金吾伦 焦循的数理哲学思想述评&李亚宁 人——社会系统是只庞大的“晶体管”文化背景是其“偏置电源”&谭联众 从哲学看自组织理论&胡皓 楼慧心 科学描述什么&刘跃进 疾病因果观初探&贺达仁 王谦 论中西传统自然观的差异和当代合流之趋势&李志林 系统的联系和发展——系统辩证法初探&陈茂申 信息论新趋势和认识论现代化&王东 柳延延 科学抽象的前提之一:间隔性原则&柳树滋 试论科学认识中的未知与创造&刘明 关于开创空间学的思考&陈燮君 事物对立统一的中介状态规律——相似度理论与应用&霍明远 汪培庄 吴誔芳 关于心理哲学的几个问题&刘克苏 附录:112篇交流论文目录 |